這篇我們要來點進階版的內容囉!
先請大家花5秒鐘回想一下⏱
➡️ 隔壁與縫合線的關係是 …?
5 4 3 2 1,時間到❗️
🔶【複習時間】
菊石內部被許多「隔壁」
分隔成一間間的氣室
而隔壁邊緣與殼內面相接的一條條線
就是「縫合線」!
縫合線是菊石最美麗的地方
功能是替外殼增強支撐度
避免被水壓擠破💪
你答對了嗎?⭕️
🔵【縫合線有助於分類】
其實縫合線對於菊石的重要性
不是只有這樣而已
根據菊石化石的縫合線與外殼花樣
有助於生物學家辨別目、科、屬、種分類
目前已將菊石亞綱分為「3個目」
再從這3個目細分為「9個亞目」
🔵【菊石的分類】
1. 棱菊石目(泥盆紀-二疊紀)
稜菊石亞目、似古菊亞目、海神菊石亞目
2. 齒菊石目(晚二疊紀-三疊紀)
齒菊石亞目、前碟菊石亞目
3. 菊石目(侏羅紀-白堊紀)
菊石亞目、葉菊石亞目、勾菊石亞目、弛菊石亞目
🔵【菊石的三種縫合線】
先前我們提過
菊石的縫合線隨著演化發展
其複雜程度也跟著提升
1. 最早的菊石是「棱菊石目」
出現在古生代的泥盆紀至二疊紀
縫合線造型簡單、曲折不多
2. 隨後出現的是「齒菊石目」
誕生在古生代的二疊紀晚期至中生代三疊紀
縫合線造型變得稍微複雜
看起來像鋸齒狀而得名
3. 最後是「菊石目」
出現在中生代的侏羅紀至白堊紀
此時期的菊石數量達到巔峰
縫合線造型也最為複雜
呈現劇烈扭曲與密集的狀態
所以為了將菊石分類
縫合線就依照這三個目
區分為三種型態
縫合線造型由簡入繁